人生兩大要事——婚姻和事業,事業入口處非常關鍵的一關就是求職。
即便你文武雙全、智力超群,但如果求職這環沒做好,很可能待遇和發展會受到局限和制約。
但如果你過分吹捧自己,取得了職位,知識能力又無法匹配職務需要的話,個人發展同樣會受約束。
當然,在人類壽命逐漸增長而公司壽命卻普遍偏短的年代,我們不可避免的會面臨著找工作和換工作的問題。
求職的過程實際上是打造個人品牌,包裝自己的過程,寫簡歷看似簡單,但真能把簡歷寫好的人并不多。
就像趙本山的一個小品里說過,貓走不走直線,取決于耗子,一個求職者簡歷寫成什么樣,也要取決于他的招聘者。
為什么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自己的簡歷做的很不錯,可一投出去就石沉大海、杳無音信?很大的原因就在于,你的簡歷并沒有吸引招聘者的眼球。
我們犯的是同一個毛病,就像我們之前提到的,要從用戶思維想問題,那簡歷的用戶方就是招聘者。
我們通常很大程度上是從自己的角度來審視簡歷,所以無論簡歷做的多么精美,招聘者都不可能在篩選大量簡歷的時候把你從中挑出來。
曾經有資深hr講過,在一場招聘會上,他們每天會收到幾百上千份簡歷,不可能把每個人簡歷上的每一個字都看到,在招聘的過程中,他們只會拿出很短的幾天時間來篩選簡歷。
而篩選簡歷有兩個過程,首先是初選,這個過程非常快,每份簡歷只看關鍵詞,10到20秒就會看完一份,有時候簡歷看完了,連這個人是男是女都不知道。
然后到復選階段,每份簡歷的內容HR會仔細審視,進一步了解求職者,在簡歷當中尋找一些有針對性的面試問題。
那么我們看到,在簡歷被人篩選的過程中,初選階段非常重要,也就是,在幾十秒的時間里,要被人注意和記住。
那在這么多簡歷當中,為什么會選擇你而不是別人的呢?對于HR來說,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,這份簡歷符合他們的口味。
1
分析招聘需求
在看一份招聘信息的時候,我們要先分析一下它的招聘需求,按招聘需求分為關鍵需求、隱性需求和篩選性需求。
關鍵需求就是對方明確提到的關鍵性需求,比如,一份文案類的工作,那么會寫作就是一個關鍵性的需求。
隱性需求是對方沒有明確提出,但是會加分的需求,比如作為一名活動策劃的應聘者,你需要有組織過的活動和突出的成績,或者你使用過對方的產品,是對方公司產品的資深愛好者。
刪選性需求就包括了職業、年限、從業年限、學歷等等。
我們要知道,熱門的職業會有相當一大批類似的工作簡歷,這時候你需要做的不只是寫自己做了什么,而是要寫:自己做的為什么比別人好?
另外,如果你要轉行的話,不要寫太多轉行之前的經驗。
你要明白,人家聘用你,不是沖著你之前與崗位無關的經驗去的,你寫的與崗位無關的經歷越多,越說明你應聘這份崗位的經歷越少,悲劇概率就越大。
如果你曾經帶過項目,項目經歷最好在三個左右。多花時間好好描述,并且放在簡歷上的項目一定要非常熟悉。
因為面試官隨時可能追問你任何一個細節,你都必須脫口而出、對答如流,否則如果年代久遠記不清楚,就很可能讓人質疑這份經歷。
當然,技能的相關性也至關重要,無關緊要的技能就不需要都寫上,還要慎重使用“精通”這樣的詞匯,萬一面試你的人真的是行家,你就慘了,會分分鐘被虐翻。
2
簡歷要“簡”
我們要知道,簡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“簡”,所以簡歷不是寫論文,不要寫太多廢話,過于冗長。
不要讓面試官在你的長篇大論中幫你去總結,而是要清晰明了、突出重點,讓他迅速看到簡歷中的關鍵詞。
“簡”還要做到遵循一頁或兩頁原則,但是我們通常習慣把自己所有的經歷都寫在簡歷上,不愿意割舍。
但實際上。你所能寫出來的經歷中,一定有一部分并不能算作亮點,只是在湊頁數,這樣亂七八糟的簡歷會讓每天大量篩選簡歷的招聘者感到厭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