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還在隔離,公司卻要倒閉了
1
疫情對全行業的影響陸續顯現 生活好難。
成年人活著更難。
認識的一個兄弟在2019年時買了恒大的房子,每月要還貸3900,家是農村的,條件一般。
他從2020年分別經歷了恒大瀕臨破產房子還沒蓋完,公司瀕臨倒閉債務纏身,重新換城市租房房東臨時變卦流落街頭,找到新工作后剛就職就碰到21年底本省疫情又沒了工作,22年重整旗鼓重新租房子準備找工作又碰到東三省疫情4月份了還在家里蹲。 可這兄弟明明都那么慘了,之前還借錢給另外一個朋友幾萬塊錢。
后來,那個借錢的人失聯了。
因為這個兄弟自身也很困難,他想盡辦法,終于找到了人,結果那個找他借錢的人因為疫情已經破產,身上真的沒有一分錢了,房貸斷供,車也賣了,連媳婦都回娘家吃飯了(節省開支)。
兩個人相顧無言,坐了一下他就走了。
沒有辦法,他說。 朋友說,疫情這幾年年,本該越發平常心的,但從今年開始卻變得越來越魔幻。
作為創業者,如履薄冰,艱難維生,壓力大到每天都在掉頭發。
想起前兩天看的一個新聞,說今年養小龍蝦的慘了。因為一個大城市每年就要吃掉上萬噸小龍蝦。疫情一來,各種封控,小龍蝦這種不那么剛需的食物一下子消耗量就下來了。 這件事會帶來什么影響呢? 第一,部分養殖戶會破產;第二,他們雇的工人會失業;第三,當地稅收會減少。 而且這個損失很難彌補,因為這是季節性產品——很多食材都是這樣的。每年賺錢就這么幾個禮拜,或者幾個月。 接下來小龍蝦會減產。
有些人平時吃的一部分蛋白質是小龍蝦,比如這頓飯吃了很多小龍蝦就不吃肉了。但是沒有小龍蝦吃了,就都吃豬牛羊雞這種大路貨,從而導致這種肉類的需求量增加,價格升高。 ?
這就像當各種食物零食很豐富的時候,很多人可以每天都不吃主食。但什么都沒得吃的時候,人會吃掉很多很多的主食。糧食就會顯得不夠吃。 “吃飽吃好”的成本增加了,大家會減少消費,企業收入會減少。
商業進一步收縮,稅收也會減少。 稅收減少,以前一些穩定收入的工作人員收入也會受影響。
比如公務員、體制內可能也會降薪。 小龍蝦只是各種被影響行業中的一個。
實際上受到影響的行業絕不是只有小龍蝦。
這個疫情要結束已經不是再有一年兩年就能結束的了,身邊做民宿弄旅游行業的朋友都已經一屁股債了,而大量的零散工,特別是建筑裝修行業,都是干一天活拿一天工錢。
沒干活就意味著沒收入,沒收入,房貸車貸及各種賬單,拿什么還?大概率,違約。
疫情讓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過,員工可能還在隔離中,公司卻倒閉了。
這不是玩笑,多少小微企業的老板,債臺高筑、失業破產。
這些年都政府疲憊不堪,企業單位也疲憊不堪…三年抗疫,反復爆發真的讓人很累。
時代的雪花飄來,落在每一個人頭上都成了一座大山。
?
2疫情下的中小微企業如何突圍
疫情這幾年,中小微企業儼然成了最難的市場主體。
據清華、北大聯合調研的數據顯示,34%的中小企業賬上余額只能維持1個月,33.1%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,17.91%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。
調查結果顯示,有高達93%的受訪企業表示疫情對其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,主要體現在停工停業拖延生產進度、原材料等供應鏈供給跟不上、訂單執行延后等。
之前有很多知名企業主的紛紛“訴苦”,都真切地反映出現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困境。
現金是企業的血液,企業可以沒有利潤,但絕不能沒有現金流。
尤其是中小型企業,由于積累少、實力弱。在形勢好的時候,有收入就有利潤,但是在眼前的疫情時期,市場蕭條、環境資源冷淡......
小公司小老板現金流一停,可能等開封之日就是倒閉關門之日。
新型冠狀病毒成了2020年飛出來的一只黑天鵝。
黑天鵝的存在寓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,它在意料之外,卻又改變著一切。
破產、失業、畢業生...... 工廠關停、公司關門、商超歇業…除了少部分能遠程辦公的,大部份企業及個體都被困住。沒有了人流、物流、資金流,今年破產、失業現象將極其嚴重。今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空前。
如果大批企業都不在了,就會有更多的人,還沒來得及“入學”,就永遠的“畢業”。
除了一線的醫護人員,企業家們的日子普遍艱難,房租、工資、收入……這些都在考驗著一家企業的生命力。
尤其是貢獻了60%以上的GDP,解決了80%以上城鎮勞動就業的中小型企業,如何闖過這次疫情,化危為機是重點。
黑天鵝的出現,給實體店老板深深的上了一課,他們面臨著巨大的危機。
?
但是回過頭想想,小微企業的困難是否該全部歸咎于疫情呢?
想起來有個做旅游業的朋友說過的幾句話。
“中國旅游行業三十年之路實際上缺少本質的創新,沒有經歷過真正困難的時期,這次要伴隨大環境低迷和疫情影響走入低谷了,沒有疫情,本來也是正常趨勢,這是行業成長周期必經之路。 所以,意識到這一點的企業,如果你發現缺少了你,這個行業也沒有什么變化,你就直接倒閉吧。 在今天忙亂之余,在存活之際,對于創新,戰略,組織,技術變革的需求要重新理解。企業增長才是正路,變革與創新是大方向。”
誠然,疫情這三年的形勢基本已經確定,對旅游業的傷害包括出境游的傷害尤其大。
中小微企業難嗎?難。
但他們的難,需要他們自救,說白了,如果自救不了,那完蛋就行了。
連老百姓都知道好年景要多打糧、多存糧,以備荒年不時之需。
可有些中小微企業的老板,都習慣在風調雨順時做大,盲目擴張,不知道存糧。
再說,把這種經營風險,轉嫁給政府,而不反思自己的經營本身,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不值得同情的。
無論成熟還是新創企業在今年可能對于生存的訴求大于一切。但這就是半年一年內的核心短期問題和訴求。 但,困難時期的重新制定戰略,重啟創新對于每個行業都尤其重要,砍掉貌似掙錢但實際雞肋或者消耗資源的產品線是主流,集中優勢資源做單點突破,保存實力。 節流并創新是長期趨勢,行業對于創新的訴求會逐步明朗,我相信,少數聰明的老板已經有這個意識會開始探索起來了。
?
3對于打工人來說又該怎么辦?
因為疫情的影響,各行各業都遇到了“凜冬”。 大部分企業都處于觀望的狀態,而各大平臺的企業崗位需求都有顯著下降,現在的求職環境很嚴峻。
網上有一個這樣的討論:2022年的職場大環境適合裸辭嗎?怎么說呢,我覺得盡量不要裸辭,但可以謹慎一點跳槽。
除非自身經濟夠硬,有家里人幫扶等等。否則,純粹的裸辭在現在這種情況下風險大,絕大多數人的存款,是撐不過 6 個月的,房貸、車貸、日常開銷等等。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,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被封了三個月,你沒有工作沒有基本工資的情況下能 hold 住么?
急都急死了吧。 有人說什么反脆弱,在說疫情不是失業的理由,經濟不好照樣有公司開著。 這不是廢話么,飯都吃不上了還擱那反脆弱呢,僵尸硬挺么? 現在的大形勢,跟大多數人的能力和選擇沒關系,今年大環境真的差,就是古人說的求之于勢,不責于人。
有些人裸辭是為了找一份工資更高的工作,但是現在崗位供應量減少的情況下,企業一定是要看性價比的,跳槽漲薪這條路可能已經半堵不堵了。 有些人裸辭是為了休息一下,未來找一份更輕松的工作,甚至寧愿降薪,但是后來發現大環境不好,不管大小公司都被迫內卷,想要輕松安逸,似乎也不能了。 沒有人能夠獨立于大浪潮之外。 與其裸辭、跳槽,不如想想自己的優勢到底是什么。
自己能夠抗住多大的風險,能夠在主業之外干點什么,當下的收入和支出結構可以怎么優化。 我之前聽過很多咨詢,我感覺大家的問題并不是收入不高,而是自己的安全點不夠大,要么是沒用的花銷太多,要么是純工資收入,要么是職業發展沒前途…… 其實人賺多少錢都沒夠,還不如做下來想想,應該怎么提高副業收入,比如做自媒體,抖快、小紅書;比如技術兼職,剪輯、寫作、帶貨;比如盤一盤手上的資源看怎么變現。 總而言之是要放大自己的勢能,增加自己跟別人鏈接的能力。 要么是優化支出結構,看怎么能砍掉那些大手大腳的消費支出,從今年開始量入為出。 成年人還是應該功利一點,大家都是為了多賺點錢,過得開開心心,如果因為裸辭兩者都得不到,那還圖啥呢?
?
4寫在最后
對于我來說,相對于失去一定程度的自由,更害怕看到街道的空蕩蕭條、了無生機的樣子。
熟悉的店鋪一家家倒閉,裁員比、失業率也不斷增加。
也不知道在看不見的背后有多少家店鋪悄然無聲地消失......家門口原本之前看起來還算是繁華并充滿生機的商業,現在兩邊的商鋪張貼各種招租信息,有種說不出的滋味。 無論是小企業還是個人,希望此時選擇自我放逐自我沉淪的人,一定要明白:疫情是總歸要過去的,未來的日子還長的很,你現在沉淪了,以后也就很難站起來了。
一定要堅持自己熱愛的東西,千萬不要擺爛,靜靜等待疫情過去的那一天。
最后,愿疫情早日結束,各行各業早日渡過這黑暗時刻。
“不忘初心”,希望這四個字能激勵你我。
共勉!
作者簡介:大閻,三茅網主編,社會主義接班人,愛挖職場人文蹲坑讀物。
注:部分圖片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;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
-END-
疫情對全行業的影響陸續顯現 生活好難。
成年人活著更難。
認識的一個兄弟在2019年時買了恒大的房子,每月要還貸3900,家是農村的,條件一般。
他從2020年分別經歷了恒大瀕臨破產房子還沒蓋完,公司瀕臨倒閉債務纏身,重新換城市租房房東臨時變卦流落街頭,找到新工作后剛就職就碰到21年底本省疫情又沒了工作,22年重整旗鼓重新租房子準備找工作又碰到東三省疫情4月份了還在家里蹲。 可這兄弟明明都那么慘了,之前還借錢給另外一個朋友幾萬塊錢。
后來,那個借錢的人失聯了。
因為這個兄弟自身也很困難,他想盡辦法,終于找到了人,結果那個找他借錢的人因為疫情已經破產,身上真的沒有一分錢了,房貸斷供,車也賣了,連媳婦都回娘家吃飯了(節省開支)。
兩個人相顧無言,坐了一下他就走了。
沒有辦法,他說。 朋友說,疫情這幾年年,本該越發平常心的,但從今年開始卻變得越來越魔幻。
作為創業者,如履薄冰,艱難維生,壓力大到每天都在掉頭發。
想起前兩天看的一個新聞,說今年養小龍蝦的慘了。因為一個大城市每年就要吃掉上萬噸小龍蝦。疫情一來,各種封控,小龍蝦這種不那么剛需的食物一下子消耗量就下來了。 這件事會帶來什么影響呢? 第一,部分養殖戶會破產;第二,他們雇的工人會失業;第三,當地稅收會減少。 而且這個損失很難彌補,因為這是季節性產品——很多食材都是這樣的。每年賺錢就這么幾個禮拜,或者幾個月。 接下來小龍蝦會減產。
有些人平時吃的一部分蛋白質是小龍蝦,比如這頓飯吃了很多小龍蝦就不吃肉了。但是沒有小龍蝦吃了,就都吃豬牛羊雞這種大路貨,從而導致這種肉類的需求量增加,價格升高。 ?
這就像當各種食物零食很豐富的時候,很多人可以每天都不吃主食。但什么都沒得吃的時候,人會吃掉很多很多的主食。糧食就會顯得不夠吃。 “吃飽吃好”的成本增加了,大家會減少消費,企業收入會減少。
商業進一步收縮,稅收也會減少。 稅收減少,以前一些穩定收入的工作人員收入也會受影響。
比如公務員、體制內可能也會降薪。 小龍蝦只是各種被影響行業中的一個。
實際上受到影響的行業絕不是只有小龍蝦。
這個疫情要結束已經不是再有一年兩年就能結束的了,身邊做民宿弄旅游行業的朋友都已經一屁股債了,而大量的零散工,特別是建筑裝修行業,都是干一天活拿一天工錢。
沒干活就意味著沒收入,沒收入,房貸車貸及各種賬單,拿什么還?大概率,違約。
疫情讓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過,員工可能還在隔離中,公司卻倒閉了。
這不是玩笑,多少小微企業的老板,債臺高筑、失業破產。
這些年都政府疲憊不堪,企業單位也疲憊不堪…三年抗疫,反復爆發真的讓人很累。
時代的雪花飄來,落在每一個人頭上都成了一座大山。
?
2疫情下的中小微企業如何突圍
疫情這幾年,中小微企業儼然成了最難的市場主體。
據清華、北大聯合調研的數據顯示,34%的中小企業賬上余額只能維持1個月,33.1%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,17.91%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。
調查結果顯示,有高達93%的受訪企業表示疫情對其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響,主要體現在停工停業拖延生產進度、原材料等供應鏈供給跟不上、訂單執行延后等。
之前有很多知名企業主的紛紛“訴苦”,都真切地反映出現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困境。
現金是企業的血液,企業可以沒有利潤,但絕不能沒有現金流。
尤其是中小型企業,由于積累少、實力弱。在形勢好的時候,有收入就有利潤,但是在眼前的疫情時期,市場蕭條、環境資源冷淡......
小公司小老板現金流一停,可能等開封之日就是倒閉關門之日。
新型冠狀病毒成了2020年飛出來的一只黑天鵝。
黑天鵝的存在寓意著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,它在意料之外,卻又改變著一切。
破產、失業、畢業生...... 工廠關停、公司關門、商超歇業…除了少部分能遠程辦公的,大部份企業及個體都被困住。沒有了人流、物流、資金流,今年破產、失業現象將極其嚴重。今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空前。
如果大批企業都不在了,就會有更多的人,還沒來得及“入學”,就永遠的“畢業”。
除了一線的醫護人員,企業家們的日子普遍艱難,房租、工資、收入……這些都在考驗著一家企業的生命力。
尤其是貢獻了60%以上的GDP,解決了80%以上城鎮勞動就業的中小型企業,如何闖過這次疫情,化危為機是重點。
黑天鵝的出現,給實體店老板深深的上了一課,他們面臨著巨大的危機。
?
但是回過頭想想,小微企業的困難是否該全部歸咎于疫情呢?
想起來有個做旅游業的朋友說過的幾句話。
“中國旅游行業三十年之路實際上缺少本質的創新,沒有經歷過真正困難的時期,這次要伴隨大環境低迷和疫情影響走入低谷了,沒有疫情,本來也是正常趨勢,這是行業成長周期必經之路。 所以,意識到這一點的企業,如果你發現缺少了你,這個行業也沒有什么變化,你就直接倒閉吧。 在今天忙亂之余,在存活之際,對于創新,戰略,組織,技術變革的需求要重新理解。企業增長才是正路,變革與創新是大方向。”
誠然,疫情這三年的形勢基本已經確定,對旅游業的傷害包括出境游的傷害尤其大。
中小微企業難嗎?難。
但他們的難,需要他們自救,說白了,如果自救不了,那完蛋就行了。
連老百姓都知道好年景要多打糧、多存糧,以備荒年不時之需。
可有些中小微企業的老板,都習慣在風調雨順時做大,盲目擴張,不知道存糧。
再說,把這種經營風險,轉嫁給政府,而不反思自己的經營本身,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不值得同情的。
無論成熟還是新創企業在今年可能對于生存的訴求大于一切。但這就是半年一年內的核心短期問題和訴求。 但,困難時期的重新制定戰略,重啟創新對于每個行業都尤其重要,砍掉貌似掙錢但實際雞肋或者消耗資源的產品線是主流,集中優勢資源做單點突破,保存實力。 節流并創新是長期趨勢,行業對于創新的訴求會逐步明朗,我相信,少數聰明的老板已經有這個意識會開始探索起來了。
?
3對于打工人來說又該怎么辦?
因為疫情的影響,各行各業都遇到了“凜冬”。 大部分企業都處于觀望的狀態,而各大平臺的企業崗位需求都有顯著下降,現在的求職環境很嚴峻。
網上有一個這樣的討論:2022年的職場大環境適合裸辭嗎?怎么說呢,我覺得盡量不要裸辭,但可以謹慎一點跳槽。
除非自身經濟夠硬,有家里人幫扶等等。否則,純粹的裸辭在現在這種情況下風險大,絕大多數人的存款,是撐不過 6 個月的,房貸、車貸、日常開銷等等。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,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被封了三個月,你沒有工作沒有基本工資的情況下能 hold 住么?
急都急死了吧。 有人說什么反脆弱,在說疫情不是失業的理由,經濟不好照樣有公司開著。 這不是廢話么,飯都吃不上了還擱那反脆弱呢,僵尸硬挺么? 現在的大形勢,跟大多數人的能力和選擇沒關系,今年大環境真的差,就是古人說的求之于勢,不責于人。
有些人裸辭是為了找一份工資更高的工作,但是現在崗位供應量減少的情況下,企業一定是要看性價比的,跳槽漲薪這條路可能已經半堵不堵了。 有些人裸辭是為了休息一下,未來找一份更輕松的工作,甚至寧愿降薪,但是后來發現大環境不好,不管大小公司都被迫內卷,想要輕松安逸,似乎也不能了。 沒有人能夠獨立于大浪潮之外。 與其裸辭、跳槽,不如想想自己的優勢到底是什么。
自己能夠抗住多大的風險,能夠在主業之外干點什么,當下的收入和支出結構可以怎么優化。 我之前聽過很多咨詢,我感覺大家的問題并不是收入不高,而是自己的安全點不夠大,要么是沒用的花銷太多,要么是純工資收入,要么是職業發展沒前途…… 其實人賺多少錢都沒夠,還不如做下來想想,應該怎么提高副業收入,比如做自媒體,抖快、小紅書;比如技術兼職,剪輯、寫作、帶貨;比如盤一盤手上的資源看怎么變現。 總而言之是要放大自己的勢能,增加自己跟別人鏈接的能力。 要么是優化支出結構,看怎么能砍掉那些大手大腳的消費支出,從今年開始量入為出。 成年人還是應該功利一點,大家都是為了多賺點錢,過得開開心心,如果因為裸辭兩者都得不到,那還圖啥呢?
?
4寫在最后
對于我來說,相對于失去一定程度的自由,更害怕看到街道的空蕩蕭條、了無生機的樣子。
熟悉的店鋪一家家倒閉,裁員比、失業率也不斷增加。
也不知道在看不見的背后有多少家店鋪悄然無聲地消失......家門口原本之前看起來還算是繁華并充滿生機的商業,現在兩邊的商鋪張貼各種招租信息,有種說不出的滋味。 無論是小企業還是個人,希望此時選擇自我放逐自我沉淪的人,一定要明白:疫情是總歸要過去的,未來的日子還長的很,你現在沉淪了,以后也就很難站起來了。
一定要堅持自己熱愛的東西,千萬不要擺爛,靜靜等待疫情過去的那一天。
最后,愿疫情早日結束,各行各業早日渡過這黑暗時刻。
“不忘初心”,希望這四個字能激勵你我。
共勉!
作者簡介:大閻,三茅網主編,社會主義接班人,愛挖職場人文蹲坑讀物。
注:部分圖片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;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
-END-
上一條:
職場觀察:性格內向的人更容易成功
下一條:
沒有了